当年奶奶应邀访问古巴电影学校期间拍下的古巴风情照片,后来居然剪接成了这样一部纪录片。有热情有趣味,很喜欢奶奶的视角,这种照片变成电影的方式也给了我很大启发。奶奶自己对片子的介绍请看相关视频http://site.douban.com/widget/videos/286549/vi
不乏摄影精品,上世纪中叶以来的古巴是多少艺术家灵感源泉呢?//瓦尔达可能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,就有了明显的思路,那些定格动画式的场景展现——跳舞、唱歌、游行,某种意义上把电影还原到了“帧”的本质,据说用了1500张照片,拍了半年之久,影片开头字幕的最后,定格在LeicaM3,看到这台相机我就知道这部片子不简单了(信仰围笑)
瓦尔达这个人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她旺盛的好奇心。她对一切风土人情的巨大热情某些情况下让她的电影显得泛而不深,故而她对下层人民总有些浪漫主义的幻想。她像古巴人致意的这部电影正是她这种工作方法的最佳表现:重点不是实际生活,而是静态照片下的瞬间,她的旁白则是唯一创建意义的东西。影片对古巴的描绘摆脱不了左翼的浪漫,但你能听出来她较之政治更关心的是文化艺术的发展。在著名的三段“歌舞”戏里,她对声画关系的探索获得了巨大成功。
靠照片和画外音组成的小片。视觉残留都带出运动了。
上千张照片组合很好玩瓦尔达真能拍啊
都是静态照片,还成,就是有点长,旁白有点多。Ahalf-hourphotomontagemadeupof1500outofover4000picturesAgnesVardatookwhilevacationinginCuba.ItdealswiththerevolutionofFidelCastroandhiscrew,itseffectsonthepeopleandtheisland'sculturalhistory.
http://tv.sohu.com/20120331/n339536057.shtml;音乐帅,全片竟然都是静态照片拼接,和音乐旁白配合得相得益彰;照片特写,移动,对比都有;类似定格动画的舞蹈,歌唱,收割甘蔗剪辑得也挺逗趣鲜活的;古巴人有来自法国非洲和西班牙
@UCCA
瓦尔达能把一切形式都纳入电影的范畴,有那么自然随意,不会让人关注到形式的实验性。
节奏太棒了
7.8@MUBI
摄影与电影的姻缘关系:两者同属于截获并捕捉时间的艺术表达。由瓦尔达在古巴拍摄的一些照片进行回忆叙事。电影把定格的时间重新流逝了。古巴之于男人是一个雪茄型的岛屿,之于女人则是鳄鱼型的。古巴女人,在雪茄和胡子之间。在展览馆中,男人都喜欢把手搭在女人肩上参观。艺术、历史、人文是瓦尔达的记录使命。画家(艺术家)都是革命者。瓦尔达被博物馆的清洁员用护士般的温柔给雅典雕塑掸尘所感动。
照片拼接产生了比影像更强的跃动感,也得以容纳翻倍的信息量。政治宣传,戈达尔那种咄咄逼人太笨了,瓦尔达奶奶这种春风化雨的散文诗才是真文章。可以想见当时的欧洲知识分子看了这部短片,想不爱古巴都不可能。
5.0。令人赞叹。全然是静态的照片,却如此流动与美妙。画外音的讲解,男女声的配合,影像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跳动。革命时期的古巴,美好而热烈。
横切面比较独特罢了
非常迷人!
这个片名翻译太意识形态了吧。chrismarker的《堤》异曲同工。
这是PPT片儿的最高境界了!不过一部讲古巴革命的片儿怎么只有切格瓦拉一个镜头啊,这尼玛太坑爹了好吗?
butwehavethemusic.
男女声和音乐的交织,照片组成的动态影像构成的美丽电影语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