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2
20230213#观潮影展@濠城剧院仿佛看到自己和自己老母的对话。因为做生意赚钱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童年而产生的愧疚,昨晚在半梦半醒间还听到……
2023观潮影展。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家庭影像之一。映后导演父母也在观众席中,整场最感人的一句话,是最后导演妈妈上台说:“我们那一代和你们这一代条件不一样,希望你们不要像我们这样(养育孩子)。”
作为寻找记忆的影像。两个人对话中最常出现的就是,“是吗?我都忘记了”
自我意识与某种外界世俗力量的对抗,这样的实验把观众纳入到了门槛之内,光是听故事也能大概体会到内核,难得的质朴。
草场地放映/声音和画面的分离/但是对话的收音低噪实在私太大了/个人私影像
2-3,最后十多分钟的“无意识”剪辑比较有趣。
在濠城影剧院观看的感觉很奇妙,特别是伴着外面此起彼伏的炮声,眼前的大银幕闪着熟悉到憎恶的语言。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。好想拍这样的口述史。感恩#观潮
试验性好强,感觉像看完了超长的当代艺术展(就是有点困),其实很想知道导演为什么想用电影这个媒介呈现整个故事
蠻喜歡的
和母亲谈论时间,但两人都有各自记住的那一部分。很质朴的影像、喜欢结尾的几分钟
越推进越好看,材料运用丰富,和母亲的对话让人很有共鸣
我也是一只千年虫,只是在你们面前假装我不是。
导演对于影像的表达非常敏锐,具有极强的天赋。影片跳脱常规,以一种更私人、更实验的手法道来人生的经历与体验。通过与他者的对话和自我式的画面,在图片中摸索记忆,在老式数码里联结生活,在涂鸦上吐露心声。关于过去现在,关于存在死亡,它没有明确答案,却已知晓答案。
#母亲影展2022#3.7题文无关。素材组织得还算不错,当素材不足时,可以画出来,也可以仿拍,是另一种更丰富的复现方式。关于代际、关于传承,谈得还是挺深的,但结论只能是无解。影片到后程变成了情绪的堆叠,不如没有配乐。
痛苦刺心的私人化
作者对媒介和材料(录音、绘画、图片摄影、音乐、像素视频、古早录像)拥有着敏锐的触觉和娴熟的把控,区别于公共档案的私人档案。家庭记忆与个体的青春记忆借由与母亲的谈话录音被重新编织,重又流淌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日常的活动影像只出现在影片后段的迷乱时刻,它们被放大、畸变、扭曲,以奇异无序的方式被组接到一处,还原出情绪与意识的逻辑,这是“写意”。占影片较大视觉篇幅的,反而是静止的古早照片与炭笔绘画,辅以夏天风扇扇叶转动的沙沙声响,母亲与儿子的对谈将所有材料串联在一起,沉静铺陈,娓娓道来。
看的时候想到了声声入耳
异乡人影展#共鸣强烈,像是看了一场实验影像。在细细密密的对话里感受到作者不甘的追问,但也无从改变,很真实,只是追忆着。前后段感觉有点割裂?特别是拍摄母亲的背影处
影片中一开始母亲分娩那段我想看又不敢直视,直到半遮掩的看完,还好不是很长。不过也足够我想起自己顺产时的那种痛感,深觉自己的伟大。跟我以前所看的纪录片不太一样。